金宝铁路的开通,与市镇开埠几乎同时,火车站在这百年来所历经的迁徙沧桑,还有多少人记得?马来亚第一条铁路于1885年启用,从霹雳太平通往砵威(Port Weld),主要用于运送锡米。毫无例外的,金宝也搭上这趟锡米列车,于1894年,正式与铁路接轨,通往打巴律(Tapah Road)、古打马路(Kota Bahru)、打南(Talam)、华都牙也(Batu Gajah)和怡保(Ipoh)。
1885-1896年的霹雳火车铁路的地图,红点为金宝站。(图:Barlow, H.S., Swettenham) |
1885年,霹雳铁路的火车头。(图:Hari in Dalam Malaysia, Jilid II) |
金宝最早的火车站,位于彼时尔江路(Jalan Degong),即现金宝公共医疗中心(Klinik Kesihatan Kampar)对面矿湖一带,距离金宝市约两公里之遥。
火车站虽处于郊区,却自成一个聚落。火车站周边有民房、铁厂、政府医院以及一所淡米尔小学。居民、劳工、师生、乘客、病患、医护人员等,火车站的人流,如同昼夜行驶的列车,川流不息。
金宝第一代火车站(图:Magazine of the ACS ——Special Kampar Issue)
◎不平静的动荡时代
1942年,日本占领马来亚,马来联邦铁路被毁坏,火车全面停驶。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(1941-1945)结束,英政府返回马来亚,铁路系统才得以被重建。
然而,铁路甫恢复通行不久,便发生马来亚共产党发动武装斗争事件,导致英政府于1948年,宣布马来亚进入紧急状态。金宝火车站一带,更不幸成为首当其冲的“目标战场”。
1952年2月20日的深夜,30名武装暴徒,配备各种枪械,趁火车离站后,越过铁路而来。他们分成两批,一批至火车站,一批至离火车站数百公尺的货仓。
这些暴徒向火车站站长与三名执勤特警开枪驳火,接着开始纵火焚烧火车站与货仓。事件发生于凌晨两点多,时至清晨七点多,消防局才成功控制火势。然而,火车站与货仓已被夷为平地,存放在火车站内的货物如邮件、警察配给品等,皆付之一炬。邻近的树木也被烧毁焦枯,估计总损失为50万元以上。
被烧毁的货仓是夏壩公司贮存橡胶的货仓,仓库内的147吨橡胶,悉数被烧毁,被迫暂时搬迁至东南亚橡胶厂继续工作。
1952年,马共份子纵火焚烧金宝火车站与货仓,图为被烧毁的货仓。(图:近打锡矿工业(砂泵)博物馆)
经由警方调查证实,纵火事件由马共区委首领杨海与其率领的手下干案。事发一个月后,金宝火车站对面的金安锡矿公司的工人宿舍,再度遭暴徒纵火焚烧,导致金宝风声鹤唳,人人自危。
为了解燃眉之急,马来亚铁路局搭建一座临时火车站,建筑结构仅为原火车站的三分之一。等候室非常狭小,面积约60平方公尺,室内的木椅也很粗糙。
◎因祸得福的转捩点
1955年,在金宝进行采矿已有60年历史的法国锡矿公司(Societé Anonyme des étains de Kinta,简称“S.E.K.”),向吡叻州政府申请新矿地的采矿权,地点位于火车站一带,占地共75英亩,因为该处地底被发现蕴藏丰富的锡苗。其实早在火车站遭纵火前,该公司已有意在火车站采矿,唯受马共威胁,迟迟未能提出申请。
法国锡矿公司(S.E.K.)于1906年建立的水力发电厂。(图:《锡日辉煌:砂泵采锡工业的历程与终结》)
迁徙火车站,兹事体大,涉及金宝的市镇发展规划。当时火车站周边所形成的社区,较之战前占地范围更大,除了民房,还有两排双层店屋、以及多家工厂如曹煜机器厂、吴佳记板厂、永昌铁厂等。
第一代火车站,有一个打卡景点,就是铁路旁的一座俗称“沙屎礅”(即采矿后所遗留的沙石所堆成的沙丘)。这座“沙屎礅”上砌有“金宝 KAMPAR”的字眼,此景如今已定格为一帧帧老照片,诉说着离别与重逢的故事。
砌有“金宝 KAMPAR”字眼的沙屎礅,是第一代火车站的打卡景点。(图:《培元百年特刊》
金宝培元中学老师张公达先生于1953年因脑癌病逝,其妻子梁一明携带六名孩子回中国广州生活。图为培元师生在第一代火车站,送别张公达先生的妻儿(身穿黑衣者)。
根据S.E.K.公司与吡叻州政府谈判的条件中,S.E.K.允将重建火车站、货仓、工人宿舍、52间民房、从金宝通往安顺的新尔江路(约1.4公里长)以及一座大桥。整个工程费用估计耗资500万元,悉数由S.E.K.承担。
S.E.K.估计火车站一带可生产27万3千担(约13,650吨)的锡产,在15年的开采时间内,该公司将向吡叻州政府缴付多达1600万元的锡苗出口税。由此可见,锡产收入为该公司所带来的盈利,远远超越迁徙火车站所耗资的费用。
S.E.K.与吡叻州政府经由多年的谈判与审核,州政府终于在1962年,批准拨地给S.E.K.进行采矿。1964年,迁徙火车站的浩大工程如火如荼进行,隔年新火车站便建竣和启用。
重建火车站的蓝图(图:Magazine of the ACS ——Special Kampar Issue)
◎重振旗鼓的起点
新火车站地点离原址约一英里(约1.61公里),距离金宝市区更近,方便市民往来火车站。其中一段约三公里的铁路也被改道,重新铺设。有了这座崭新宽敞的火车站建筑,市民总算免遭日晒雨淋候车之苦,因为自旧火车站遭纵火,政府迟迟未重建火车站。堂皇锡镇,有全新火车站坐镇,可谓重拾颜面。
金宝位于马来西亚中部,火车路线接通南北,除了载货,载客也是重要服务。在长途巴士尚未普及化以前,火车是一个重要的交通工具,提供民众出行便利,通往各大城市。当时邻近金宝市的小镇双溪古月(Malim Nawar)设有火车站,当地学生乘搭火车往来金宝上下课,是一个常态。
新火车站周边随着年月增长,又形成一个社区,火车站对面有工人宿舍,附近则有华人民房、车厂和马来甘榜。
1964年建竣的第二代火车站(图:《金宝古岡州会馆四十周年会庆纪念特刊》)
◎迈向现代化的新愿景
1985年,锡市崩溃,导致数以万计的金宝人失业,进而掀起一股“跳飞机潮”,到国外找生活,人口严重流失。直到2007年,拉曼大学总校(金宝校区)成立,金宝人口剧增。此时正巧碰上“复线电气化”的双轨铁路提升工程计划,而电动列车服务(Electric Train Service, ETS)也相继投入服务,在金宝重建一座现代化的火车站势在必行。
这座为民服务40余年的第二代火车站,终于来到跟民众话别的时刻。当时曾出现将火车站迁移至金宝新街场的考量,因为新街场已被开辟成一个繁华的市区,火车轨道途径新街场状皇苑、大学城,加上拉曼大学也在新街场,迁站可方便市民与学生出行。然而,最终基于无法觅得适合地点建造火车站,第三代火车站的地点维持在原址,现代化火车站的建筑,就建在第二代火车站的隔邻。
第三代火车站
第二代火车站尚未被拆除,仍屹立在现代化火车站的隔邻。
火车站对面的工人宿舍已空置无人。 |
2010年,第三代火车站正式启用,恢宏挑高的灰色建筑群,加上开阔明亮的月台,是金宝公共设施迈向现代化的象征。如今火车穿行的时速提高,班次增多,提供学生、游客、经商者出行的便利。至于第二代火车站,仍伫立于原址,守护着这条百年铁路。(完)
特别鸣谢:吴珍珠女士、钟玉兰女士
参考资料:
1.Magazine of the ACS ——Special Kampar Issue, 1964.
2.张期钧:《锡壤上的法国:马来西亚金宝的历史、记忆与国族》,台湾国立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族群与文化硕士论文,2018年7月
3.新加坡电子报纸https://eresources.nlb.gov.sg/newspapers/
4.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Keretapi_Tanah_Melayu
5.<马来西亚铁路运输>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A9%AC%E6%9D%A5%E8%A5%BF%E4%BA%9A%E9%93%81%E8%B7%AF%E8%BF%90%E8%BE%93
文/图:蔡慧沁 (欢迎来函指教: vcwsin@yahoo.c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