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December 19, 2016

老店屋的主人——苏德雨与孔成英夫妇


卧龙居开业时,原是把我们楼上的故居换新装招待住客。经营半年后,楼下的屋主孔成英女士搬去与女儿同住,于是将楼下出售给我们。她搬走那天,我们也去道别,她难忍一脸神伤,原来要告别46年的老屋,是艰难的。

这股伤感,却成了我守护这份遗产的推手。卧龙居整栋老店屋,迎来另一个重生,最精彩之处,其实是楼下的老屋格局。我在设计整个空间时,保留了很多苏德雨(1928-2013)与孔成英(1935-)夫妇的日常家用品,大至包括一套结婚套房家具、木制沙发、秋千等,小至囍字花盘、行李箱、装饰品等。


这是2010年我们初搬来金宝,带苏老夫妇去怡保出游所摄。

Thursday, June 30, 2016

与老镇共赴风雨——赖自卫书法家


    我热爱书法,来到金宝四处打听哪里有书法老师,推荐人气最高的是赖自卫老师。赖老师(1938-)曾分别任教于双溪古月应新华小、培元华小和万邦刁湾华小,春风化雨整整40年,桃李满天下。

    自1997年退休后,他开始孜孜专研书法和诗词,至今在金宝各处留下许多墨宝,为小镇增添几许中华文化气息。比如西湖公园鱼池石山背面的东坡诗、锡矿博物馆入口处的“锡日辉煌”、金宝培元独中大礼堂的条幅、金宝古庙图书馆的对联等,皆出自赖老师的手笔。


Thursday, June 23, 2016

山下老镇的故事,由此开启


我自认是典型的都市人,曾在吉隆坡、槟城、台北这些城市打转超过二十余年。从来没有任何乡下回忆或经验的我,因丈夫调职到金宝工作,来到这座人口不到三万的小镇“落地生根”。我从一开始的排斥、抗拒,在六年时间的磨合中,终于学会融入、欣赏。这座具有130年历史的小镇有淳朴和恬静的一面,同时也因学生而呈现活力和蓬勃的一面。


为了回馈这老镇给我的生活滋养,我决定书写这座老镇,尽绵力将老镇的人、事、物留下一点雪泥鸿爪。由于个人能力有限,只能随顺因缘采集故事。此外,我也不是学者专家,纯粹出于个人兴趣进行编写,力有不逮之处,还请海涵。也欢迎各位志士仁人提供意见,以补不足之处,谢谢!

文:蔡慧沁(“卧龙居”民宿的经营者)

写于2016623

取自“卧龙居”报导(《星洲日报/大霹雳》2016719日)金宝地方记者曾薪机摄影

走入锡矿业的时光隧道——近打锡矿工业(砂泵)博物馆


这条大路,是通往新街场的必经要道,即使日穿数回,也许你一次也不曾在这家博物馆内留步,倒是左邻的Econsave或者右里的Petronas,常年门庭若市。这家位于Jalan Batu Karang的近打锡矿工业(砂泵)博物馆自2012年正式开幕以来,除非特别节庆,否则平日是水静河飞,只有寥寥一位印度人守门口。
锡矿博物馆由前金宝区国会议员丹斯里丘思东以私人名义创办,也是全马首座锡矿博物馆。博物馆于20121024日开幕,这是一个深具纪念意义的日子,因为19851024日,正是世界锡市崩溃的日子。

亲近小动物、融入大自然—绿坊休闲农场(Refarm)


绿坊休闲农场是我在卧龙居官网上第一个发布介绍的景点,此贴文至今已触及40多万名用户,甚至被一些本地旅游网站剽窃,未注明出处。我亦接获许多询问农场资讯的来电,为此我向农场负责人刘万里戏称,看来你们应该付我一点宣传费,哈哈!金宝并非旅游重镇,但有一座环山绕水的休闲农场,自然成为小镇的一个卖点。
绿坊休闲农场不在金宝镇上,而位于距离金宝约4公里以外的打巴(Tapah)和地摩(Temoh)之间。刘万里曾说,此地理位置是利亦是弊,优点是城镇以外才能保证洁净山水,却也因为离市区稍远,出入不甚方便。

重回抗日战场—金宝战壕


我初来金宝时,曾听说金宝山上有英军抗日的战壕,后来还出席过军事学家蔡贵隆先生的讲座,听他叙述这段战情激烈的历史,还有关于战壕应被妥善保存的愿望。2014年,蔡贵隆先生逝世,战壕再次引起关注,可惜这已成为蔡先生的遗愿。今年初,将战壕打造为天然博物馆的消息又让人重燃希望。

若非有熟门熟路的人带领,相信没多少人能在杂草横生的荒山野岭中,成功找出这些隐匿在茂密森林中的战壕。

今年611日,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邀请 Shaharom Ahmad先生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其中一个战壕——绿脉战壕 (Green Ridge)Shaharom先生为马来亚历史研究团队(Malaya Historical Group)主任,他曾受教于蔡贵隆先生门下。

整个登山来回过程(包括讲解)耗时两小时。我们在三个站停留。第一站是一处平地,原来设有纪念碑,可惜碑文已不翼而飞。据说,碑文上记述英军抗日的战壕历史。

回家乡过小日子--曾杰旋与黄晓怡


我的卧龙居能有今日之雏形,还得万分感谢黄晓怡的不吝指导与协助。她与丈夫曾杰旋在新街场的一家三层店铺,历经十年打拼出一片天地。他们其中一项作品就是2014年年底,将店铺的第三层楼开辟为二厅四房的温馨民宿。我向她那心细手巧的功夫取经,慢慢摸索打造与经营民宿之道。由于我们都是全职妈妈,育儿经和厨房经是我们源源不绝的谈资,相同频率滋长了我们的友谊,遂亦成为无话不谈的闺蜜。

晓怡和杰旋育有一对儿女,他们家的女儿跟我儿子是同学,因此我们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。他们定期开放门户,邀请社区邻近的孩子到家里玩耍。他们家是角头双层排屋,有一个偌大的草坪院子,各种运动装置都是杰旋一手打造,比如柱子上的攀岩石、足球龙门、轮胎秋千、篮球板等。加上晓怡的巧手布置,藤桌椅、鱼缸、盆栽、儿童扭扭车、弹跳牛等,乐子满院可是让孩子们流连往返啊!

千里姻缘,情定金宝--刘幼玲

1985年锡市崩溃后,金宝繁华落尽,人口严重外流,成为一座寂寂无闻的孤城。历经十年风霜后,迎来一批工友潮,因为有三家大型电子工厂拔地而起。这三家厂分别是台湾大同集团旗下的中华映管(Chunghwa Picture Tubes, CPT)、美齐(Jean)以及一家台湾与韩国合股的马高林 (Makolin)

 中华映管金宝分厂主要生产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, C.R.T.)电视机的电子枪;马高林则是生产电视机和电脑的偏转线圈组Deflection Yoke, D.Y.),两者主要生产电子配件。美齐则是将电子配件组装成电脑屏幕(Monitor)。三家公司的业务息息相关,是上下游产业结合的伙伴关系。

刘幼玲在学妹的引荐下,于1996年加入莎亚南美齐人事部,当时她刚毕业于台湾大学农经系,芳华正茂。1996年,莎亚南美齐被收编至金宝美齐,因此幼玲迁至金宝,展开新生活。

刘幼玲与赵弘永副总合影。(摄于199611月,刘幼玲提供)


守护百年小店--黎贵明(金记)


ACS大草场侧对面的戏院街尾有一间角头店铺,那里有两间挂着老招牌的小店,楼上的露台泛着旧时光的斑黄,斑驳的墙面也是怀古的最佳取景处。其实,这间角头店铺共分租三家店:珍珍茶室、东亚收音机和金记。目前只有金记仍在营业,珍珍茶室在2005年遭祝融光顾后就走入历史,东亚收音机则更早收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