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June 30, 2016

与老镇共赴风雨——赖自卫书法家


    我热爱书法,来到金宝四处打听哪里有书法老师,推荐人气最高的是赖自卫老师。赖老师(1938-)曾分别任教于双溪古月应新华小、培元华小和万邦刁湾华小,春风化雨整整40年,桃李满天下。

    自1997年退休后,他开始孜孜专研书法和诗词,至今在金宝各处留下许多墨宝,为小镇增添几许中华文化气息。比如西湖公园鱼池石山背面的东坡诗、锡矿博物馆入口处的“锡日辉煌”、金宝培元独中大礼堂的条幅、金宝古庙图书馆的对联等,皆出自赖老师的手笔。









我因俗务繁杂,终究没拜师成功。与赖老师接触,是从我加入《培元百年校刊》编委会,为了采访赖老师这位培元校友,才与赖老师与师母陆素珍女士相熟。

    赖老师一生没离开过金宝,可谓地道的在地人。他自幼与十个兄弟姐妹挤住在戏院街24号店铺(今德安堂药材店对面)的二楼。除了他们,另有五、六户多产家庭共居,一个楼层竟能容纳5060人,想来真不可思议!

    赖老师至今难以忘怀的美食是濑粉,那些年是流动式的濑粉摊位,摊贩未到,香味早已捷足先登,叫楼上一大帮孩子垂涎欲滴。

           1945年,日军离开马来亚,百业待兴,赖老师的先父赖来贵,在苏老泉铁打医疗所附近(今大众银行附近)摆地摊卖烂铁。当时所谓“卖烂铁”就是修复回收来的铁器,比如将烂铁钉锤直,再转卖给人以赚取微薄薪水来养家活口。

    后来赖老师的先父转行卖烧饭柴。每天罗里车将橡胶木柴送抵棠记饭店(位于督公街,Jalan Tokong)前,每块木柴1尺半长,成堆成行的木柴,是厨房灶头里必不可少的燃料。假如有人下订,赖老师就要协助先父把木柴送到客户家里,送入家门前必须将木柴劈好,然后才依依抬入厨房,摆放整齐。赖老师说到此蹙着眉:“我最怕搬上二楼,对一个小孩来说,那些木柴可是千斤万重啊!”

    赖老师的先父经常带孩子去增龙会馆,会馆主要有三大节日:春秋两祭、阳历11日(会馆周年纪念日)。赖老师的先父是会馆里了不得的厨手,每逢大节庆即掌大锅铲,煮大锅菜,供给一百几十人享用。

    增龙会馆位于务边路上(Jalan Gopeng),这条路上还设立好几家会馆,如古冈州、梅江、东安等。赖老师记忆犹新,每逢元宵节,每家会馆在二楼挂起一大长串的鞭炮,仿佛一场炮响赛事,噼里啪啦此起彼落,满街弥漫着浓烈的春味。在众多兄弟姐妹中,唯有赖老师一人加入会馆当理事,目前为会务顾问及名誉会长,曾于2012年编著《金宝增龙会馆九十年纪念特刊》。
位于务边路的增龙会馆

赖老师在圣心小学完成学业,继续到培元中学升学。由于当时学校严重闹师荒,于是赖老师顺势报读高师班,成为小学教员。1962年,赖老师成婚后,就申请购买人称“108间”的廉价屋(今快乐园,Taman Sentosa)。这住宅区与华人坟场相比邻,以致买者因人烟稀少而未敢搬来住。由于赖老师的店屋老家实在人满为患,不得已之下,他与新婚妻子,还有一些弟妹,成为最早入住廉价屋的住户。

这所新居给赖老师一家遮风挡雨超过半世纪,赖老师育有二男二女,今已成家立业,仅留下赖老师夫妇守着老家。每逢春节和清明节,这里就是一家团聚的据点,家中屯放十多张床褥,为应付亲人返乡的卧具。

赖老师退休至今20年,在中华书画与传统诗词的领域中,学有专精,稍有成就。他曾于2006年在金宝华人文化协会会所举办个人书画展,也曾应各地书画家之邀约举行联展。他亦专精于对联、五律、七律或填词,其诗作常见于诗社刊物如《山城吟集》和《诗词汇集》等,更在国内各类征诗比赛中榜上有名。

赖老师与太太鹣鲽情深,两人经常并肩相携上巴刹买菜,或到镇上转悠,日子过得清闲而充实。赖老师在老镇经历数十年风雨,也看淡世事人非,平静的生活与健康的身心,自是人一生中安享晚年最大的福气。

赖老师在家中挥毫(赖自卫提供)



赖自卫老师惠赐墨宝,为“卧龙居”民宿题字志庆



挂在卧龙居”民宿大厅的墨宝



文、图:蔡慧沁
采访日期:2016510

定稿于:2016630

1 comment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