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June 23, 2016

回家乡过小日子--曾杰旋与黄晓怡


我的卧龙居能有今日之雏形,还得万分感谢黄晓怡的不吝指导与协助。她与丈夫曾杰旋在新街场的一家三层店铺,历经十年打拼出一片天地。他们其中一项作品就是2014年年底,将店铺的第三层楼开辟为二厅四房的温馨民宿。我向她那心细手巧的功夫取经,慢慢摸索打造与经营民宿之道。由于我们都是全职妈妈,育儿经和厨房经是我们源源不绝的谈资,相同频率滋长了我们的友谊,遂亦成为无话不谈的闺蜜。

晓怡和杰旋育有一对儿女,他们家的女儿跟我儿子是同学,因此我们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。他们定期开放门户,邀请社区邻近的孩子到家里玩耍。他们家是角头双层排屋,有一个偌大的草坪院子,各种运动装置都是杰旋一手打造,比如柱子上的攀岩石、足球龙门、轮胎秋千、篮球板等。加上晓怡的巧手布置,藤桌椅、鱼缸、盆栽、儿童扭扭车、弹跳牛等,乐子满院可是让孩子们流连往返啊!



第一代足球龙门,是杰旋用旧床架钉作的。(黄晓怡提供)

第二代足球龙门,是打铁师傅依据杰旋的画图做成,然后自己装上渔网。(黄晓怡提供)


这是他们的梦想家园,终于实现了,他们维持一贯的低调和谦逊,只说,一切蒙主恩佑。五年前,他们一家四口栖居在店铺的第三层,第二层是杰旋一把手创设的瓷牙工作室,晓怡则全职照顾孩子。以店为家,有限的活动空间可想而知。

再倒带十年前,他们俩在吉隆坡打拼,一大早摸黑出门工作,回家累倒已是夜深。晓怡来自也南,杰旋来自新路,都是金宝邻近的新村,他们同在培元独中求学,后来到台湾深造,接着就决定到大都市找生活。这段都市经历,也许是为他们储备资粮而冥冥注定。

初期杰旋在吉隆坡从事销售,后来自认口才不佳,想从事跟技术手艺相关的工作。机缘巧合下,他在多家瓷牙工作室当学徒、助理,一步一脚印,学习如何制作瓷牙,作为牙医为病患替代已拔掉的牙齿。这是一门相当冷门的手艺,必须长时间待在工作室里,专心致志,把一颗颗小如花生的瓷牙磨制出来。他最后拜师的是一位德国师傅,促使他专精了许多制牙技术。另外晓怡则在旅行社当文员。两人待在吉隆坡整整十年后,做出了人生中一项重大的决定,就是——回金宝。

他们一回金宝,身边所有亲友深感不解,一个比一个大的问号你们回来做什么??环绕着他们,烦不胜烦。晓怡回想说:当初我们也没想太多,反正一心想回来创业,如果失败,就重新再来,毕竟我们还年轻。另一方面也是想回来陪父母,结果反倒是父母帮我们多。

一向不多话,一副好好先生的杰旋,笃定起来却是很有说服力的,他说:回来金宝的人生决定是没的!这番话,是今年五月间《星洲日报》副刊记者黄佩玲采访他们时,让我看见杰旋斩钉截铁的一面。

在他们的民宿进行采访,身穿格子衣为《星洲日报》副刊记者黄佩玲。(丁祖兴摄影)

《星洲日报》星期天副刊(201665日)有晓怡和杰旋在金宝创业故事的报导。


当然创业初期,辛苦难免,他们必须挨家拜访诊所,人家下了订单就务必如期完成。他们一点一点积累人脉、竖起口碑,营业额就逐渐上轨道,目前为槟城、亚罗士打、怡保等地的牙医诊所提供瓷牙技术支援。晓怡经常挂在嘴边:我们比其他创业者幸运,因为我们有家人的支资助,我们起步比别人少走五步辛苦路,不过,接下来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下去。

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这么形容他们:对于倦鸟归乡的杰旋和晓怡,创业为求温饱,他们把野心投给了山水,携子恣游于与世无争的天地里。晓怡好喜欢这样的定调。确实,他们的物欲需求在小镇里不断缩减,他们更在乎的是生活品质,一如他们弃市归乡的理由,如今杰旋有更多时间陪孩子骑脚车、游泳。周末他们一家就去游山涉水,千篇一律的山头,在杰旋眼里,却是姿态万千,各有野趣。

更多梦想正在酝酿中,每当我们的孩子聚在一起玩,我和晓怡又开始摩拳擦掌,盘算着各种妆点金宝的方式。垂手可得的幸福小日子,就在我们身边。#

一家人的登山乐。

在金宝瀑布嬉水。(黄晓怡提供)


附注:有意者,可在脸书上找到他们的温馨民宿 “Kampar New Town Homestay”

图、文:蔡慧沁

定稿于2016623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