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1985年锡市崩溃后,金宝繁华落尽,人口严重外流,成为一座寂寂无闻的孤城。历经十年风霜后,迎来一批工友潮,因为有三家大型电子工厂拔地而起。这三家厂分别是台湾大同集团旗下的中华映管(Chunghwa Picture Tubes, CPT)、美齐(Jean)以及一家台湾与韩国合股的马高林 (Makolin)
中华映管金宝分厂主要生产“阴极射线管”(Cathode Ray Tube, C.R.T.)电视机的电子枪;马高林则是生产电视机和电脑的“偏转线圈组”(Deflection Yoke, D.Y.),两者主要生产电子配件。美齐则是将电子配件组装成电脑屏幕(Monitor)。三家公司的业务息息相关,是上下游产业结合的伙伴关系。
刘幼玲在学妹的引荐下,于1996年加入莎亚南美齐人事部,当时她刚毕业于台湾大学农经系,芳华正茂。1996年,莎亚南美齐被收编至金宝美齐,因此幼玲迁至金宝,展开新生活。
这三家电子厂吸纳了许多像幼玲的社会新鲜人,还有很多生产线的劳动员工。除了金宝当地人,该厂每天备有通勤车到金宝邻近的郊区比如Batu Gajah、Air
Kuning、怡保等地接送员工上下班。这三家厂最“辉煌”的员工人数,曾达七千人之多,每月发出的薪资高达六百多万令吉。
对幼玲而言,这份工作除了给她三餐温饱,更培植一朵又一朵的友谊之花,簇拥成群。她与闺蜜成天到晚如胶似漆,就连周休二日,也相携到Lata
Kinjang的瀑布嬉水。她扬起笑脸说:“那时更换衣物也没带,玩水玩到全身湿透,回程时就坐在铺满报纸的车上,自然风干,哈哈!”
废弃的矿场,日久积雨成湖,矿湖把山色映照得朦胧绮丽。夕阳西下,便是金宝一大胜景,赏景遂成为刘幼玲与大伙儿的娱乐活动之一。除了赏景者,矿湖也常招来钓客。在消费时尚还未入侵前,人们总能在有限的资源里,为乏味的生活增添调味剂。
幼玲更在厂内觅得如意郎君,与陈建财共谱恋曲,步上红地毯!建财是台湾人,曾在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工作,随后换公司到美齐,被外派飞抵大马,在莎亚南的美齐工作数月,直到美齐全面搬迁到金宝,建财正式在金宝上班。因此他属于最早期的“台干(台湾干部)”。
中华映管和美齐的每个部门都由台湾人主管,简称“台干”,全厂约十多位台湾人。原来除了他们,电子场里还成全了不少家庭,当时电子厂的总理廖文俊有句话说:“工厂就像大家庭,照顾好小家庭,大家庭就會稳固!”
![]() |
廖文俊总经理离职,人事部同事与廖总合影,右四起为刘幼玲。(摄于1997年2月,刘幼玲提供) |
![]() |
赵弘永副总经理离职,一起由莎亚南迁至金宝的人事部同事与赵副总合影,右二起为刘幼玲。(摄于1996年11月,刘幼玲提供) |
幼玲在太平出生不久即迁居到柔佛新邦令金(Simpang
Renggam),在那里求学,直到负笈台湾,辗转来到金宝小镇,与建财相恋、结婚、生子。他们的两名儿女在金宝相继出世。
然而,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,液晶电视机(Liquid Crystal Display, L.C.D.)取代了传统C.R.T.电视机。这三家电子厂决定撤资,到中国设立新规格的厂房,转攻液晶显示器生产线,因此美齐于2002年关闭,马高林和中华映管则于2011年也宣告关闭,结束了20年在金宝驻扎的历程。
幼玲和建财决定回台湾生活。然而,这六年的金宝回忆成为他们最回味的一段经历。后来他们听说拉曼学院即将在金宝设院校,于是他们在离开金宝隔年,就回来金宝置产,购买一间位于新街场的三层店铺。他们将店铺交由前同事打理,帮忙出租。目前该区是黄金地段,是学生人流最旺盛的地点。
正因如此,幼玲一家四口,每隔一年多就会返马探亲,其中必不可少的行程当然是回金宝,探访小孩的奶妈和老朋友们。原来这里有他们怀念的味道,比如巴刹的高佬炒果条、云吞面、鸡粥、烧肉等。建财还爆料说,以前的巴刹卫生条件非常差,曾经有一位台干用餐后还闹严重腹泻,现在相对而言,算是比较卫生了。幼玲表示,每次来金宝,总会感觉人潮多了,房子多了,马路也扩建改道了,活动范围更是越来越大。幼玲很怀念以前的金宝,但科技的进步也是现代人所乐见的,一步一步由古至今,彷彿上演一部 “麻雀变凤凰”的城乡转型的故事。
目前幼玲与建财在台湾清华大学附近经营一家“马来西亚乡味馆”。其实,幼玲是我丈夫的中学同学,人生巧合之事总是很多,原来他们比我们更早认识金宝。尽管我们所经验的金宝不可同日而语,可是碧水山青自是留人处,相信这是许多人爱上金宝的理由之一。#
![]() |
今年初我们一家与幼玲一家在绿坊农场餐叙,于是幼玲被我缠上,成为我金宝采访计划中的第一位受访对象。 |
图、文:蔡慧沁
采访日期:2016年1月28日
修订于2021年10月12日
無意間看到這篇, 勾起許多回憶, 謝謝
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