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February 10, 2021

留住一个时代的风华面貌——金宝老相馆

 去相馆拍照,是上个世纪专属的风尚。如今人手一机,拍照已经不是摄影师的专利;一键转发,照片即可周游列国。照片冲洗服务,已经成为夕阳行业了。金宝老相馆,是上一代人寻找回忆的依据,现代相馆则仍竭力在夹缝中求存。

金宝老相馆,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,日本间谍为了搜集情报,在金宝开设相馆。日本相馆将英军拍摄的军营、军火库、办公室等照片,暗地里冲洗数套,并寄回日本作为重要的军事资料。日军后来成功进攻马来亚,这些间谍情报可是起着关键作用。(注一)

注一:陈川兴:《金宝战壕与悲情岁月》,大拇指出版社,2000年,页43

摄于金宝老相馆的黑白照集锦

金宝旧街场最早的、可考的相馆,是大众摄影社和海峡影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已营业。战后50年代起,在半世纪里,金宝市方圆一公里内,曾涌现过十余间相馆,记录那个时代的风华面貌。以下根据年代,将相馆胪列如下:

 

50-70年代的老相馆:

务边街(Jalan Gopeng):

信达摄影社【Soot Tat Studio】(1号门牌)

美化影社【Mayfair Photo Studio】(153号门牌)

长城影社【Great Wall Studio】(126号门牌,后来搬迁至隔壁124号门牌)

马来西亚影社【Malaysia Photo Studio】(62号和64号门牌,后来搬迁至巴黎街7号门牌,今易名为“美美”)




戏院街(Jalan Idris):

南国影社(86号门牌)

新生活影室【New Life Photo Studio】(13号门牌)

罗马摄影社【Rome Photo Studio】(39号门牌)

海峡电光照相【S.F.I Photo Studio】(41号门牌)

南京影社【Nanking Photo Studio】(43号门牌)



巴黎街(Jalan Balai):

金城影室【Golden Wall Studio】(3号门牌)



70-90年代的相馆:

督公街(Jalan Tokong):

黄氏摄影屋【Wong’s House of Photography】(2号门牌)

 

(左下图)中文地址金保务边街一百五十三号应是错置,此乃美化影社的地址。


巴黎街(Jalan Balai):

佳人蜜月【Darling Honeymoon】 (7号门牌,结束营业后,由马来西亚影社取代,今易名为美美

金马湾新娘广场【Kamawan Studio】(5号门牌)

富都影室【Foto Studio】(9号门牌,分店另设在戏院街160号门牌)


戏院街(Jalan Idris):

金马影室Foto Gemas Studio53-C号门牌

左上:金马湾新娘广场;右上:金马湾新娘广场的光碟;中:佳人蜜月的标签;左下:金马影室;右下:金马影室的广告


富都影室:(左上)分店、(右上)相簿、(左下)总店、(右下)广告

 

上述老相馆大多已不复存在,至今仍屹立不倒的相馆有:长城影社、金马湾新娘广场、金马影室、富都影室、和美美摄影(前身为马来西亚影社)。


手工冲洗的黑白照时代


金宝老相馆的兴衰,是全马乃至世界摄影发展史的其中一个缩影。50-70年代,是菲林(译自英文Film,或称胶卷、底片)相机盛行的时代,当时所冲洗出来的是黑白照。

50年代,相机尚未普及化,但凡拍照都要去相馆。金宝战后最早的老相馆要数务边街1号门牌的信达摄影社。该摄影社师傅罗时分(音译)所培训的学徒黄国湘,于1954年在务边街街尾153号门牌开设美化影社



1号门牌信达摄影社旧址,今为马来服饰店。


美化影社提供的摄影服务包括:结婚照、沙龙照、全家福、团体照、登记照等。影棚内除了基本摄影器材,还备有新娘礼服和新郎大衣,免费借给准新人作拍摄用途。

师傅给顾客拍完照后,就会在店内的暗房里,将拍摄过的菲林,以人工冲洗成黑白照。由于菲林见光死,因此师傅必须在暗房里摸黑工作,掌握好冲洗时间,一分不差,确保照片定型,再进行晒相,一张张黑白照才宣告完成,这些都是一门独家功夫。


摄于美化影社(钟玉兰女士提供)


修图在那个菲林年代,亦自成一格。那些沙龙照(即艺术照)在冲洗前,师傅会使用磨得尖细的铅笔,辅以放大镜,在菲林上进行修图。基于菲林与照片黑白相反的原理,当铅笔涂黑了脸上的暗疮、黑斑、皱纹等,即可达到遮瑕反白的效果,让肖像的脸庞光滑如镜。

此外,给黑白照上色,又是另一门艺术活。师傅会在黑白照上,以细笔沾上颜料,自行搭配色彩,一笔一画为黑白照添上色泽。由此可见,当时的摄影师也是画工师,不只需擅于捕捉最佳镜头,还需精工于为照片进行后制的美化升级技艺。



右边店铺为美化影社旧址,隔壁是新友白铁。

踏入70年代,相馆的服务开始产生转变。

黄氏摄影屋由黄仲休师傅于1976年开设,店面的前身是父亲于战前营业的广义祥杂货店。80年代,黄仲休将相馆业务交由三弟黄仲源接管。



位于督公街(Jalan Tokong)的黄氏摄影屋,90年代已结束营业,旧址今为Guardian药局。黄仲源先生提供

当时相馆已没有提供结婚礼服,而是新娘出嫁当天,在完成迎娶与敬茶仪式后,直接来相馆拍摄。价钱以款式计,一个款式约6-10元不等,冲洗照片另计。

除了提供基本摄影服务,当时相馆店亦设有复印服务,方便顾客拍了登记照,顺便复印所需文件。


黄氏摄影屋师傅——黄仲源先生


彩色照片风靡20


70年代末,彩色菲林进军市场,自动相机也陆续登场,促使摄影日趋平民化。咔嚓一按快门,一卷菲林12张、24张、36张彩照拍完后,送去相馆冲印,一部摄影作品即成。

彩色菲林必须经由专用冲洗彩照机器才能冲印出来。由于该机器价格昂贵,当时金宝所有相馆的彩色菲林皆送往怡保相馆,比如知名的陈三乐相馆(2017年已停业),去冲洗。

首位将彩照冲印机引进金宝的,是富都影室师傅李德安先生。当时富都影室在戏院街新的洋服店铺开设一个柜台专收彩照菲林,然后送至华商阁的暗房冲印。为了拓展客源,他们甚至到安顺、打巴、美罗等埠,收菲林回来冲印。



80年代初,富都影室才在巴黎街(Jalan Balai)正式开店营业,当时已进阶至第三代冲印机。当这台天价般的庞然大物,被吊机运抵店内,引起市内一阵轰动。

除了冲印彩照,富都影室也成为相机、菲林、相机配件、电池、冲印机的专卖店,同时也兼营复印服务。巅峰时期,富都相馆一天可收多达100余卷菲林,以一个小埠而言,是相当庞大的数量。由于营业额蒸蒸日上,富都相馆在戏院街另设分店。

 

富都影室80年代的彩照冲印机(李桂媚女士提供)



位于戏院街的富都影室分店(李桂媚女士提供)


80年代至千禧年,整整20年间,不只富都相馆大唱丰收,其他相馆如马来西亚、金马湾、金马都是这股菲林潮里最大的受益者。即使1985年起,金宝锡矿业没落,相馆的营业额仍稳定成长。


照片:(左)美美相馆前身为马来西亚影社;(右)富都影室总店


然而,自2000年数码相机崛起,以及紧接在后的智能手机抢占市场,相馆的黄金时期,显然大势已去。摄影不再需要菲林,冲印照片不再以卷数算,甚至冲印照片也成为可有可无的消费习惯。

金宝旧街场的相馆逐渐老去,目前只靠拍摄大学毕业生照、家庭照,或兼营复印、售卖手机等,来支撑日渐萎缩的业绩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金马湾相馆倒是镇上唯一以婚纱摄影,杀出一条血路的相馆。至今不少政府或私立教育机构,或社团会馆等团体照,都由金马湾师傅掌镜,立下不少口碑。金马湾以迎合年轻市场的现代化摄影服务,在金宝起着承先启后的示范作用。




每张照片,都珍藏着值得纪念的时刻。即使老相馆的风光不再,但是以照片来记录生活片刻,始终是留住一个时代最直观、最写实的方式。(完)

 

特别鸣谢:黄仲源先生、江耀照先生、李桂媚女士、黄玉心女士、钟玉兰女士、赖自卫先生、孔成英女士、何焕珍女士。(如有阙如,敬请指正,谢谢。)

 

如需引用,请注明本网站,谢谢。


欢迎追踪和按赞金宝小城故事脸书专页,发掘更多金宝老故事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amparstory/



(修订于2021年5月29日)


/图:蔡慧沁 (欢迎来函指教: vcwsin@yahoo.com)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