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October 25, 2020

青山无争——捍卫的意义

数以百万年前,这里是如此平静,杳无人烟。短短140年里,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,连自己也记不清本来面目。最近,山下一片躁动,“捍卫金宝山”的呼声此起彼落。哦,这百余年的忧虑,会不会就此打住?


1880年间,他们发现这里蕴藏丰富的锡苗,山下一夜间爆涌人潮。千余人口沿着山脚,开发了两条道路,数百余间店铺延展开来。这座市镇从“云端上的仙女”(Mambang Di-awan),下凡后易名为含金量高的“金宝”(Kampar)。



金宝山下的店铺(1900年)。

 原本平坦的腹地,被挖出一座又一座矿场。他们使出各种法宝,割沟、挖洞、射泥、过滤、淘洗、烘干、熔炼,把地底深处数以万年的天然“乌金”,巧妙地占为己有,并化作他们荷包里的金子,攒得盆满钵满。


金宝的其中一个明湖采矿(1906年)。



我也不知这一切是如何发生,莫名其妙被冠以“加冕山”之名,更大兴土木,一座余东旋别墅拔地而起。一夜致富的矿家,余东旋只是众中之一。


生老病死,是他们的宿命。为求死后有葬身之地,他们把先人埋在山上。他们总有办法,把我划成好几百等份,当成地皮来卖钱。一位增龙人,魏端伯就把他的地皮,捐献为葬园,“金宝华人义冢”就此成型了。


他们说:“再穷也不能穷教育。”培元、公立、中华、英华,这四所学校,全依山而建。金宝山巍巍,巍然吾校立其间,我常出现在他们的校歌里,被赞颂、被传唱。


其中一所依山而建的金宝培元中小学。(1946年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光50余年间,我以为这些剧变已经够大了。不料,1941年,日军来侵,英军在在山上挖掘了三个战壕:Green Ridge、 Thompson Ridge和Cemetery Ridge,力图抵御日军来势汹汹的袭击。


尽管苦战四天四夜,英军成功守卫防线,可是大量日军后援快赶至,英军唯有忍痛撤退,南下保卫吉隆坡。


最终日军成功占领金宝,早已人去楼空的余东旋别墅,被日军占用为宪兵总部。3年8个月的日据时代,是金宝的一场浩劫。我看着壮男受酷刑、妇女被奸污,凄厉哭声不绝于耳。


直至日军离去,山下已是元气大伤。我就更不用说,子弹留下的千疮百孔,可以由时间弥补,记忆,却是永不磨灭。


我们在马来亚历史团队(Malaysia Historical Group)的Shaharom先生的带领下,上山考察唯一幸存的二战历史遗迹——绿脉战壕(Green Ridge)。(2016年)


金宝山(Gunung Bujang Melaka)全景。(2020年)


二战落幕后,发展的号角,很快又被吹响。矿场又开始“机”声沸腾,市场呈现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。人口稳健成长,山下的金宝古庙、何仙姑家庙、谭公庙香火鼎盛。缕缕香烟缭绕,承载他们无穷尽的愿望,到达天庭前,必是我先闻为快。


金宝古庙,背山面向马六甲海峡方向,在余东旋等信众的捐助下,于1904年完成重修工作,成为当地人寄托心灵的宗教场所。



1950年,金宝政府医院在山顶占据一方。1968年,余东旋别墅遗址被夷为平地,开辟成金龙园住宅区。于是当地兴此一说:“金宝有三种人住在山上:有钱人、病人和死人。”戏谑之言,却反映真实情况。

他们的一生,能有多长?80年代锡市崩溃后,垂垂老矣的长者,守着黯然失色的废矿湖,怎知百年归老后,有一所大学的进驻,改变了金宝的面貌?而当时的髫龄之子,今日已成为这趟经济列车的既得利益者。


2007年,拉曼大学总校(金宝校区)成立,改写金宝的命运,使她成为一座欣欣向荣,活力十足的城镇。

当年立下大功的绿脉战壕(Green Ridge),在时光的洪流里,又及时被人打捞起来。2019年,绿脉战壕终于设立解说站牌,开放大众参观,以了解这段二战历史。


除了绿脉战壕,让他们有机会深入我林,金龙园的“龙山道”更是他们寻幽访胜的据点。


马来亚历史团队(Malaya Historical Group)在金宝县议会及公共工程居的协助下,于2019年在金宝卫星市住宅区后方的绿脉战壕设立解说牌。

这天,我以为又是一般寻常的登山客在闲话家常。


“你知冇?有集团要把呢座山做私人墓园!”
“蛤?呢度喔!咁以后就唔可以行山咯?”
“系啊!听讲墓园嘅总面积有85个足球场咁大!”
“哇唠耶!咁仲得掂?落大水,旧街场肯定浸水啦!”
“掂止啊,仲有崩泥咧。到时金宝四周围都系山坟,真系大吉利是咯!”


我又怎会轻易被放过?我何尝不知,他们的欲望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,但这个噩耗,还是让我无比震惊。


接下来,就是一连串的抗争声音。山下一片躁动,“捍卫金宝山”的呼声此起彼落。我该感到庆幸,他们终于正视我的伤痛。


只是我始终没弄懂,他们所谓“捍卫”的意义。执政党和反对党,发起签名运动,抗议在金宝山上建造私人墓园,收集民意上呈州政府。结果,两个阵营为了卖地一事互不咬弦,叫嚣开骂。


这百余年来的山下斗争,我仿佛置身事外的当事人,究竟谁才是我真正的敌人?(完)



捍卫金宝山委员会在金龙园举办登山活动,并在12天内收集了1万7179个居民签名,反对土地转换为商业用途后,建造私人墓园。


行动党金宝克兰芝州议员张哲敏收集了逾2千份反对表格,以五个理由反对开发金宝山为私人墓园,即太靠近住宅区、葬礼和祭拜仪式影响市民生活、引发土崩风险、加剧交通阻塞问题、破坏金宝市容。


如需转载,请注明本网站,谢谢。


欢迎追踪和按赞金宝小城故事脸书专页,发掘更多金宝老故事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amparstory/



文/图:蔡慧沁 (欢迎来函指教: vcwsin@yahoo.com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